修建都江堰的时间_修建都江堰的朝代_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是什么时候

作者语言摘录:

1、2019年11月,我在日本东北部旅行。在青森的海边,我走进一家餐馆,要了一份牛肉饭。让人惊讶的是,碗里有一根红色的辣椒。是的,很小的一根,甚至都没有切碎。那一刻,我突然想念起了成都。

2、我一直知道自己缺乏那种想要成功的野心和耐力,只能是一个勉强养活自己的人,我终究无法接受自己在地下室里做梦,就逃到了成都。

3、我一直知道自己缺乏那种想要成功的野心和耐力,只能是一个勉强养活自己的人,我终究无法接受自己在地下室里做梦,就逃到了成都。

4、成都媒体喜欢篡改塞缪尔·约翰逊那句名言——“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把“伦敦”改成“成都”。

5、重庆、武汉在历史上“为河流所决定”,而成都控制了河流,让水来滋润这座城市。

6、这就是“锦江”,它当然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河流,但也是这几年才发明的“文化之河”。

7、夜幕降临,人们坐上乌篷船,顺着锦江而下,途经合江亭、兰桂坊等地,尽情欣赏着两岸流光溢彩的夜景。“夜游锦江”已成为成都生活美学的新名片。

8、合江亭旁边的天仙桥南路上粉刷了彩色的斑马线,被称为“爱情斑马线”。

9、府南河的名字广为人知,某种意义上是区分“老成都”和新成都人的密码,因为只有老成都人才使用这个说法。内环内才是老成都,即便是东边的一环,也会被一些人称为“东郊”。

10、《水经注》里说:“夷里桥道西,故锦官也。言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它江则锦色弱矣,遂命之为锦里。”

11、在成都平原上,沿着任何一条河流向西,都可能会走到都江堰——李冰把岷江拦下来,通过巧妙的构思,河水分流而下,其中一条叫走马河,就是锦江的源头。

12、这种“协商精神”让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自由、最包容的城市。荷兰人移民到北美开发的曼哈顿,最初叫“新尼德兰”,其实复制的就是阿姆斯特丹的文化,最终,那里崛起了纽约这个世界著名的都市。

13、秦国征服蜀国后,蜀郡太守张若主持成都的建城工作,时间大概是公元前311—公元前300年。张若当时建造了三座城池,除成都外,还有郫城与临邛,也就是现在的郫县和邛崃,几年前郫县已经撤县改区了。

14、成都是一个建立在自发秩序基础上的“自由生长”的城市,50公里外的都江堰,为它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15、都江堰采取的是“岁修”制度,每年都要检修,到清明节,这里都会举行放水活动。这是祭祀和纪念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是什么时候,也从水利的角度宣布了一年的开始——天气转暖,很快就要迎来雨季。

16、“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对外地游客来说,都江堰和青城山,可能只是作为一日游的目的地,但这种行程未免显得粗疏。“拜水”不应该是走马观花地在景区走一遍,而是应该边看边想,因为都江堰这一工程,可能蕴含着某种激动人心的“哲学”,甚至都江堰本身就是一种“道”。

17、在成都的历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个人应该是李冰、诸葛亮和杜甫,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外乡人。

18、成都的包容性就此诞生。而这一包容性的形成基础,最早就是由李冰奠定的。李冰几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岷江的水患问题,也从根本上塑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活,带给人们一种长久的安全感——这几乎是宗教意义上的。

19、你不能要求从别人身上获得宗教般的安全感。

20、现在地图上已经没有万里桥了。在旅行攻略中被标注为成都市内景点的万里桥,其实就是今天的老南门大桥。20世纪90年代,为了治理锦江,修建更宽更便捷的桥梁,万里桥被炸掉,在那里修建了老南门大桥。现在其附近有一个像船一样的建筑,叫“万里号大饭店”,或许是在提示人们,那里曾经是一个历史地标。

21、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据说当时诸葛亮送大臣费祎出使东吴,在桥头饯行时,费祎感叹:“万里之路,始于此桥。”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是,这句“万里之路,始于此桥”是从诸葛亮口中说出来的。不管如何,这都证明当时的万里桥是一个重要的码头。

22、值得一提的是女诗人薛涛,“万里桥头独吟越,只凭文字写愁心”。她一生中有相当多不开心的时光,或许常徘徊在这里。王建的诗说:“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23、桥从来就不只是建筑,它是河流和无数记忆的结合,不管是“新九眼桥”还是“新万里桥”,都是死的,不再享有历史的声名。

24、成都有很多用“桥”命名的道路,这些“桥”绝对不是现在人们熟悉的立交桥,而是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流淌着河流。

25、虽然大多数时候,人们对历史和河流都无能为力,但是成都人对河流终归是依恋的、感恩的,或许没有哪个城市像成都这样对河流有着这么深的感情。如果让成都人选一个词来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地方,那一定是“河边”。

26、夏天的成都人,到处追逐河流,黄龙溪、平乐和街子古镇,都是玩水的好地方。

27、现在的望平街滨河路,有一家书店、很多家咖啡馆,居民楼的底楼被打通、改造,一律朝向河边,这被称为“城市更新”。

28、2009年春天,我在四川大学校内租了一个房子,住进了校园。每天下午,从磨子桥步行到红星路二段上班,到夜里下班再走回去。几个月下来,我疯狂爱上了走路,且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去徒步一下成都的三环路?

29、过去几年,我在成都所经历的种种碎片式生活,慢慢变成了一个整体。

30、随着城市边界的消失,那种被称为“成都性”的东西,似乎也越来越单薄。当你漫步在天府新区写字楼中间,耳边全部是普通话,这给人一种无尽的希望感,但是你也会有片刻的怀疑和失落:我到底是在哪里?而“真正的成都”又在哪里?

31、从秦到唐,虽然城市也有变化,但是“大城”和“少城”的格局没有改变,只是在唐代末年,成都又大兴土木,重新修了城墙,护城河就是今天的府河和南河。

32、1718年,清政府下令在原少城土地上专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修建“城中城”。这就是“满城”,人们也沿袭旧称称之为“少城”,我们现在所说的“少城”即这次修建的。

33、1911年后,皇城区域成为政治和教育中心,四川的好几所大学,最初都是在这里开办,后来才迁往别处的。1949年后,成都市政府也设在这里,但在1968年迁出后,原来的皇城就彻底拆除了。

34、清代,皇城坝这里有很多牛羊肉餐厅,也有很多待宰杀的牛羊在四处游荡。20世纪20年代的成都实行市政改革,有一条政令就是要求皇城坝附近的回族同胞把宰杀牛羊现场搬迁到市区以外,以改善市容市貌。

35、成都有历史感的地方,比如宽窄巷子、锦里、浣花溪、青羊宫、杜甫草堂,都在西面。

36、都江堰和青城山,是成都的守护神和精神依托,都在西面。在传统农业社会,拥有很强经济实力的温江、郫县、彭州,也都在西面。杜甫在成都没钱的时候,就写信给他的好朋友高适,高适那时就是在彭州做刺史。

37、成都人喜欢到西面去玩儿,这里除了青城山,还有西岭雪山,也有平乐、安仁古镇,有山有水有生活,住在主城区的成都人永远向往那里。“窗含西岭千秋雪”,住在繁华之地,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可以说是现代都市人的终极梦想之一。

38、春熙路对成都的意义,在于它几乎可以被看成是“现代成都”的开端。

39、《巴黎的忧郁》也成为本雅明的研究对象。

40、春熙路上聚集了无数的名牌商店,人群熙来攘往,充分展示着成都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41、事实上,春熙路也是成都第一条用“路”来命名的街道,以前都是用“街”“巷”“里”这些名称,这暗示成都真正走上了新的道路。

42、“春熙”典出《老子》第十二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太牢”是古代牛猪羊三牲齐备的祭祀礼品。这句话大概意思是,人们走来走去,像过节一样。真是非常好的名字,中国步行街众多,“春熙路”可能是最有文化的一个。

43、井巷子,有一家叫“成都市井”的川菜馆,这里的二楼可以喝茶,你还可以向老板特别提出请求去三楼看一看。在三楼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平台,那里可以喝茶晒太阳,也是“观看”宽窄巷子全貌的最佳地点。灰色的砖瓦,巷子里走动的游客,尽收眼底。

44、华西坝的建筑一方面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飞檐、斗拱等外观形式,另一方面又融合了英国中世纪的建筑式样。

45、1905年筹备兴建“华西协合大学”,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成都开始拥抱“现代”了。

46、启尔德真心热爱四川,曾经编过一本《四川话英语教材》教大家学英语。

47、1919年,启尔德回到加拿大休假,却因染上肺炎而不幸病故。消息传到成都后,受他惠泽甚多的成都人,在祭祀孔子的文庙举办了中国传统的祭奠仪式,以中国人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基督徒的敬意。

48、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和美国作家海明威曾前来华西坝讲学交流,爱因斯坦、罗素也都专门来函鼓励。海明威在书中谈到了成都人为抗战修机场的情形,对在工地上辛劳的成都人大加赞赏。

49、现在的大慈寺,就像一个老人,蜷缩在商业街的一角。寺庙不收门票,茶园收费也很便宜。

50、大慈寺位于市中心,因其“破败”反而获得一种清幽的环境。它始终不算是网红景点,而是和成都人的市井生活结合起来的。大慈寺的隔壁和对面,各有一家“宫廷糕点”,门前经常排着长队,这样的城市细节非常动人。

51、翟永明最初的白夜酒吧,就在他们住的地方不远处。当时画家、诗人朋友经常来找他们玩儿,不如开一个酒吧,大家可以一起聊天,这就是翟永明当时的想法。所以,最初的白夜酒吧,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书房,地方不大,放着不少书。唐蕾的小酒馆也开业了,如果说翟永明的白夜是“诗与酒”,唐蕾的小酒馆就是“音乐与酒”。小酒馆开业后,唐蕾看到一些乐手演出没有场地,就喊他们来酒吧演出。后来小酒馆成为中国摇滚乐的胜地,唐蕾也被称为“摇滚教母”。

52、2019年底,一苇书坊开业时,房租每个月只要4000多块——这让这个书店成为大家可以随便玩儿的地方。

53、白夜酒吧和小酒馆,为玉林注入了艺术气质,但是艺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气味”;对普通人来说,浓郁的生活气息才是在玉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那里有好几家火锅店,还有“玉林串串香”的总店,在夜晚,会有很多家烧烤店开门营业,以至于有一位作家形容玉林的空气中散发着孜然的味道。

54、园艺和绿化的区别。

55、成都女子卓文君、薛涛。安仁古镇的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尤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居多,中西风格巧妙结合,典雅大方。

56、现在,“西岭雪山”成为成都著名景点,杜甫至少有一半功劳。西岭雪山位于大邑县,在清代还叫“大雪塘”,主峰高5364米,是成都市境内最高的山。等到有了旅游意识,人们才根据杜甫的诗句,将它命名为“西岭雪山”。

57、如果都市生活更多关乎物质,那么雪山提供的就是沉思和冥想的机会。

58、三圣乡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地铁。但是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和市中心相比,这里的房租仍然相当便宜。20年的低房租,对那些想实现梦想的人来说,几乎就是一生的黄金时间。

59、所谓“湖广填四川”,其实是一个泛指,是指当年官府引导和推动外省人移民四川的举措,尤其是在清代初期的几十年,湖南、湖北、江苏、江西乃至山西等地,都有不少人迁来。现在的“老成都”,就是指的这一批。

60、佛与道:中间是生活

61、扬雄是严君平的学生,也是郫县(今郫都区)人,跟随他研究玄学,他的《太玄》一书就是用老子的“玄”的概念,构建了一个解释宇宙的思想体系,可见严君平的影响。但是,严君平真正的影响,可能更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传说他在成都给人卜卦,每天挣到100钱的时候,就收摊回家——那正好够他的生活费。这种“小富即安”的态度,正是现在很多成都人的生活哲学。

62、“成都人都是耳朵。”这个字读pā,不常见,由“火”和“巴”两部分组成。我在报社当编辑的时候,经常要使用这个字,但是电脑打不出来,要分别打上“火”和“巴”,再由美编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63、成都人常说的“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意思就是做人要讲信用。

64、“袍哥”有着一定的纪律性,他“大公无私”的作为和“狠劲儿”,都有利于维持他在组织中的地位。很明显,就算在民国时期,这也是故意杀人,按照法律,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围观群众既没有举报,官府也没有前来调查、破案、处置,人们都把这看成了某种“自发秩序”而予以尊重。

65、除了帮规,袍哥还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礼仪和文化,这不仅是“派头”和“规矩”,更是一种交流手段。他们的接头和活动地点,通常是茶馆。在交谈的时候,茶碗的摆放、移动以及喝茶的先后顺序,都有讲究,旁观者看到的可能是寒暄、客套,但是他们可能不经意间就谈成了一桩交易。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也叫“黑话”或“切口”,如今当然已经支离破碎,没人还能完全掌握,但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变成成都人的日常语言。成都人常说的“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意思就是做人要讲信用。

66、湖北的袍哥组织(哥老会),曾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作用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是什么时候,这不是说它亲近革命,而是它的组织性恰好帮到了革命而已。宽泛一点看,袍哥代表的是官府外“维护社会”的力量,它是人们在长时间的互动中形成的民间权力关系。

67、杜甫种下桃树、竹子、松树和果树,并分别写诗纪念。在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这几首诗都只有很少的注释和点评,说明它们不被历代注家重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中年男人选择在江水拐弯处安顿下来,建造房屋,慢慢打理自己的庭院,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行为。

68、他来成都之前颠沛流离,离开成都后的旅途也孤苦无依,并最终死在了路上。但是,至少有成都,善待了这位伟大的诗人。

69、尽管非常困难,他还是自觉和“主流”保持距离,但是同时,他又和整个城市真正骨肉相连。几十年来,这个城市换了很多主政者,但是却有一个叫流沙河的文化人始终在守护着这个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比任何人都要大,甚至以一种想象不到的方式在进行。

70、他晚年把精力都投入到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之中,但是明确反对“传统文化至上”论。他在筛选出《诗经》、唐诗中的精彩华章的同时,也批判传统文化的陋习。对那种自大的传统文化鼓吹者,他向来持批判态度。

71、1988年冬天,就在卧轨自杀前几个月,海子来到成都。离开成都的头一天晚上欧阳江河问海子,对成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海子回答:“成都植物嚣张。”

72、1998年,诗人翟永明开设“白夜酒吧”,成为成都文人们的大客厅。白夜二十年的起伏岁月,也是成都艺术与精神发展的小小缩影。

73、而“香积厨1999”的老板,则是“莽汉”诗人李亚伟。

74、翟永明曾对李亚伟说:“在成都,你负责物质世界的寻欢,我负责精神世界的享乐!”

75、对美食的喜爱,当然是爱生活的表现,也为作家的生活提供了宽度,让他们用更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困难(这方面都是苏东坡的好学生)。车辐曾被下放到安宁河畔挑石、放牛、守蔗田。在监室里,他能吃能睡,还做体操,看见尿桶里映现出自己已长胖的面容,于是悄悄写下一首打油诗:“精神已摧垮,灵魂已压扁(四川话里音bia),物质尚存在,一身肉尕尕(音ga)。”流沙河被下放劳动时推鸡公车,车辐还帮他。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李劼人—车辐—流沙河的传承,这是共同的对生活的趣味塑造的一个价值观共同体,他们三个人,都写过有关老成都的书。

76、成都人喜欢一惊一乍,其实就是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惊喜。

77、因此,采耳师就像是一个存在主义者那样,既勇猛精进,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绝对不能伤害到客人的耳朵,这一点铸就了他们的性格。

78、“人生三大乐,结婚搓麻掏耳朵”,采耳不仅是身体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放松。

79、春天,有风吹过来,你或许会多点一瓶啤酒。

80、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如果再简洁一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耍”。

81、对成都人来说,“好耍”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能够喝茶、打麻将,附近有好吃的,就足够了。

82、大嫂和罗歪嘴是婚外恋,但是两人“抱到没缝隙”,就是这种追求的极致,不管不顾。

83、无功利地观看。随便看看。打望。

84、波德莱尔对拱廊街的描述更是精彩绝伦:“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得连梦幻都没有了间隙。”

85、我认为,原来有趣味的“打望”可能已经消失了,代之的是“展示”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种权利的颠倒。这是智能手机和PS时代才出现的新的审美状况,人们为了被看而活。很多地方,在建设之初,就是为了被拍照。“出片率”这个词开始变得流行,这意味着人的眼睛,已经让位给镜头。

86、不出意外,这座2020年最红的桥,现在已经没了声音,因为这种“被动的观看”,注定会变得乏味,它缺乏那种打望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趣味性。反而是距离这座桥不远的一家兔火锅,一直红火,那才是真正能够打动本地人的东西。

87、昆仑(Kristin Staoleton)的两本以成都为主题的书,也被翻译过来,分别是《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以及《新政之后:警察、军阀与文明进程中的成都(1895—1937)》,尤其是后者,让人耳目一新。

袁庭栋的经典著作《成都街巷志》也在前两年再版,四卷本的容量,详细叙述了成都很多街道的渊源。再往前,流沙河、车辐以及李劼人,都写过他们心中的“老成都”故事。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